——写在徽商银行十五周年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徽商银行传承徽商精神,经过十五年的奋斗,从资产不足500亿元,发展为“万亿资产、千亿资本、百亿利润”的地方主流银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股东的信任,客户的支持,也是徽行人不懈奋斗的成果。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可以继承并发扬“徽骆驼”精神,在新时代的浪潮里创造更大成就。
“徽骆驼”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群像。历史上的徽商异军突起,称雄明清商界数百年,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辉煌,铸就了徽州人创新创业、艰苦奋斗、久久为功的精神内核。祖籍徽州的一代文豪胡适先生,将之形象地称为“徽骆驼”精神,多次手书“我们是徽骆驼”“努力做徽骆驼”,“徽骆驼”精神由此传扬海内外。伴随着徽商艰辛创业的“徽骆驼”精神必定有历史局限性,但其中更蕴含着很多积极因素,对于推动新时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秉承扬弃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挖掘“徽骆驼”精神时代价值,像徽州先人那样,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
“徽骆驼”穷则思变,这种解放思想的精神弥足珍贵。古徽州交通闭塞、空间逼仄,鼎盛时期人口近400万人,以当时的生产条件,一方水土很难养活一方人。面对窘迫的生计,徽州人不是苦等苦熬,而是穷则思变,走出大山、走出国门,足迹不仅遍及全国,还远至日本、朝鲜、东南亚乃至西欧,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力量。“丈夫志四方,不辞万里游;风气渐成习,持筹遍九州”,徽州人不仅在解放思想中打开了生存新空间、开创了事业新天地,而且冲破了“士农工商”的思想禁锢、划出了出仕经商的价值等号。观念新、事事新,穷则变、变则通。没有思想的破冰就没有行动的突围,如果没有开放心态,一味守着大山苦熬,又哪有徽商的崛起?
“徽骆驼”勇于追梦,这种创新创业的精神历久弥新。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既有生活维艰的无奈,更有创新创业的豪情,十三四岁尚未成年,很多徽州人就义无反顾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沿着新安江去追梦,踏着徽杭古道去创业。从最初的小本买卖到后来的巨商大贾,从开始的林茶经营到之后的多业发展,商业领域不断拓展,综合实力持续壮大,成为称雄商界的一大商帮。正因为这种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永不懈怠的创业步伐,徽商最终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的一段奇迹。
“徽骆驼”吃苦耐劳,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堪为世范。如今,漫步屯溪老街,走进宏村西递,流连古风氤氲的村落,随处可见的依旧是令人惊艳的财富神话。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鲜花依靠汗水织就,辉煌的背后饱含创新创业的艰辛。追寻徽商的轨迹,后期固然不免被打上亦官亦商的封建烙印,但创业初期,他们大多从零开始、从低做起,当学徒、做伙计,白手起家,备尝冷暖,每一位徽商的发家史就是一部艰辛奋斗史。正是由于这种扎实苦干、艰苦奋斗的精神,徽商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巅。
“徽骆驼”负重前行,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永不过时。创新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所谓“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古徽商在市场的千锤百炼中淬火成钢,在失败的千磨万击中做大做强。明代富商江遂志,面对宦官诬告、货船沉覆等多重打击,对他来说也只是“区区不得志于时也,乌足难我”,五十多岁从零开始、东山再起。他只是千千万万个负重爬坡的徽商中一员,正是凭借“驴上徽州、不死不休”的坚韧执着,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坚强无畏,以坚忍不拔铸就成功之路,实现了经济实力的脱胎换骨、家园形象的改头换面。
时代变迁,精神永驻。作为诞生于徽商故里的徽商银行,我们应传承古代徽商因时而变、创新创业的精神,学习他们敢于担当、扎实苦干的品质。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徽骆驼”精神并未过时,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髓,是祖辈先贤丰厚的精神馈赠,也是我们不忘本来、开辟未来的不竭动力。
身为徽商银行的员工,肩负着自己的责任,在勤奋与激情里需要如“徽骆驼”前行。坚持把“诚信、稳健、创新、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自觉遵循的价值规范,成为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在工作中,要培养和锻造积极的工作态度,对任何工作不要选择草草收工、敷衍了事,而是努力做到精益求精;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前行越远,负重越多,步伐也越坚定。把工作上的压力转化成动力,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坚定的信心、必胜的决心,为全面建设高质量现代银行贡献力量。
如“徽骆驼”负重前行,我们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