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载欣荣 秉心致远
徽行有我 一路同行
来源: 徽商银行阜阳分行人力资源部 作者:刁映晗 发布时间: 2020-12-11

 

1999年,即将进入千禧年,那时阜阳人民路两边还是郁郁葱葱的,虽不像如今那般宽阔,却也是阜阳商业主城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犹记得有一家还算宽敞的门面,门头上几个烫金大字“阜阳科技城市信用社”,那时不满10岁还是小学生的我,偶尔随父母进去的时候,充满着好奇,厅堂里有高高的柜台和整齐的几排椅子,陈设简单但干净整洁,柜台后面不停传出清脆的算盘声,坐在里面的阿姨笑容可掬,飞快的拨动着手指,然后递出钢笔手写的娟秀清晰的存单,妈妈笑着说,“今年的压岁钱,给你存好了,拿着吧”。

2006年,七年过去了,人民路依然繁华,只是路边的树逐渐少了,街道变得更宽了一些,此时的我已经是人民路上阜阳一中的一名学生。高中生活日复一日,忙忙碌碌,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学校旁边的信用社门头上的烫金大字不见了,换成了红白相间的“徽商银行”和迎客松样子的图形,向里望去,大厅里明亮了许多,穿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礼貌有序的引导着人们办理业务,咦?以前的信用社去哪了?那里还有我的压岁钱呢。于是回去翻出了我的存单,周末和妈妈一起去了这家徽商银行,进去后,一切都变了样,大厅里陈设多了,工作区域多了,办理业务的人也多了,工作人员热情的帮我们把存单换成了印着徽商银行的红色的存折,记得工作人员说,信用社还在呢,只是我们变成徽商银行了。

2013年,又是七年,这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年,我即将走出象牙塔,农历年刚过,我在去往合肥的火车上,满心欢喜,手机里还保存着徽商银行校园招聘通过的短信通知,即将去徽商银行签订三方协议。我满足的反复看着短信,不禁回忆起这几个月应聘徽商银行的日子--“大四上学期,和每个应届毕业生一样,有着焦虑和迷茫,不过当在网上看到徽商银行的校园招聘启事时,这个熟悉的名字让我为之精神一震,当年每天上学经过的徽商银行,工作人员热情洋溢的徽商银行,logo很洋气的徽商银行,于是经济类专业的我,坚定的把简历投向了徽商银行。等待总是幸福且焦急,那时的网络宣传远没有现在发达,笔试、面试、体检都要通过短信和电话通知,手机24小时开机且不敢关闭声音,生怕错过通知,在通过笔试后,面试前,人生第一次穿上西服正装,打上领带,油然而生的自信,仿佛自己已是徽行人。”

盛夏七月,我和150多名新员工完成了岗前培训,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徽商银行,同时也让我这个习惯了无忧无虑生活的毕业生有了压力,发现身边优秀的人层出不穷,面对徽商银行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我能干好吗?怀着忐忑和激动的心情,我和其余5名阜阳分行的小伙伴开始了我们的职业生涯,何其巧合,我恰恰被分到了高中隔壁的科技支行。网点熟悉又陌生,当我第一次以员工的身份走进去,发现跟几年前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的徽商银行正在推行“网点转型”,更加合理化、人性化的厅堂布置,更加周到的服务,柜员“七步曲”,无不展示着徽商银行越来越进步,越来越专业。我也在这样的氛围里,从办理业务不敢抬头,数钱常出差错的稚嫩员工,逐步成长为支行的业务小骨干,从一个懵懂的大学生向“职场人”快速转变着。

2020年,时光飞逝,又是一个七年。今年徽商银行即将迎来十五岁生日。还是盛夏七月,这时的我正带着2020年校园招聘的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作为“老员工”,看着新一届的“徽银新鲜人”青涩阳光的面庞,不禁又思绪万千。在徽商银行给予的平台和悉心培养下,我已成长为一名分行的中层管理人员。这七年徽商银行进一步稳健并飞速发展,从强化管理到合规经营,从深化改革从服务地方、从精准扶贫到情系小微、从产能提升到普惠金融,徽商银行已成为资产过万亿,在职员工过万,安徽省内全覆盖并在北京、南京、深圳、成都、宁波设立分行的城商行“领头羊”,徽商银行的发展带动了徽商银行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进步,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昂扬,务实奋进,经过十五年的共同努力,徽商银行已从昔日的陌生,到如今赞誉业界之内,蜚声四海之外,徽商银行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老百姓口中的产品好、服务好的身边的银行。

眼前浮现的一祯祯画面,记录了徽商银行的成长,也记录了万千徽行人的共同努力,我有幸在其中,我会坚定践行徽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与徽商银行一起,砥砺前行。

传承徽商文化,打造现代商业银行,值此徽商银行十五周年行庆之际,我坚信全体徽行人在充满挑战的征程上,将豪情满怀,迎难而上,为徽商银行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创一流品质,建百年徽银”,我们将用更强的实力和实绩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