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徽商银行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做大做强和服务安徽经济发展为双重战略目标,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五年来,徽商银行资产、存款和贷款规模等以年均40%以上的增幅持续增长,发展速度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与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处于中上水平,用不到五年的时间实现了主要经营指标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徽商银行始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令这个观点颇具说服力的是,成立五年来,徽商银行的资产质量稳步提高,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却由成立之初的18.37亿元和6.03%下降到目前的7.26亿元及0.58%,不良贷款连续五年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已低于省内所有国有银行和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充足的资本和拨备更为徽商银行的快速发展增添了保险系数,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分别由2005年末的6.53%25.91%上升到目前的12.14%386.2%,连续被银监会评为二级行,为全国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中最高级别。毫无疑问,五年来,徽商银行所呈现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得益于其一直致力于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和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文化。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战略。五年来,徽商银行以“全面风险管理范围、全程风险管理过程、全员风险管理文化、全新风险管理方法”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由传统意义上的资产质量管理模式扩展到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由信用风险管理为主转向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三大风险并举,信用风险由单一风险控制向组合风险管理转化;操作风险由成立之初各条线、各分支机构零散管理,逐步发展到目前分层管理、集中报告的模式;市场风险实现统一集中管理,专业性、独立性大大增强。与此同时,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声誉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为全行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塑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为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与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徽商银行不断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建设,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纵向上,全行风险管理由董事会统一领导,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全行风险战略的制定和风险偏好的设定,高级管理层据此制定业务经营与风险控制的具体制度与措施;风险管理部门拟定、传导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负责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的具体执行。横向上,按照业务流程和职能分工,各自独立行使相应职责,构建了相互衔接、相互制衡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完善的风险组织架构服务于业务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市民。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五年来,徽商银行各级风险管理组织工作规程、议事规则陆续出台,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运行提供了基础;主要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架构得以建立;业务层面风险管理制度、办法、细则不断规范,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包含客户准入、信用评级、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风险管理制度,覆盖了各种业务类型;增强经济形势与政策研究能力,提前谋划风险管理政策,每年第四季度结合经济金融形势,根据董事会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前制定下一年度全行风险管理政策,保证了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提升风险管理技术。20094月,徽商银行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率先启动了非零售信用风险内部评级项目,该项目是徽商银行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目标是在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监管指引要求的前提下,在充分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以及国内银行最佳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徽商银行实际,开发出符合新巴塞尔协议和监管要求的对公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目前该项目主要工程已经完成,项目建成后,一方面有助于徽商银行改进风险计量工具与手段,借鉴、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项目的知识转移和专业培训,将进一步培养全行相关人员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升风险管控的软实力,为徽商银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统一风险管理文化。徽商银行不仅注重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从“建百年徽银”的宏伟愿景出发,注重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徽商银行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风险文化。徽商银行的风险理念是:审慎、理性、稳健的风险偏好设定;分层、分离、整合的风险治理结构;前瞻、客观、专业的风险度量管理;主动、量化、持续的风险管理实施。显然,徽商银行的风险理念明晰而又缜密,它体现了“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强调了风险管理的前瞻性、独立性和相互制衡,为全行实施良好的风险管控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当前,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徽商银行将以实施新资本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关注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推动风险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从而确保全行持续实现稳健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