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城市的风景。

一眼望去,高楼林立,纵横交错的街道上车流滚滚,人群熙攘。狭窄的长江路,经过大建设,成为了安徽名副其实的“全省第一路”,更加宽阔,更加流畅。  

窗外的楼下有一所小学校,每日的清晨或体育课时,孩子们稚嫩的歌声和嬉闹声就会传播开来,而每年的新学期,学校总要举行一次隆重的开学典礼,庄严、高亢的国歌旋律又会响起,预示着一个新的学年开始。

窗外的楼下还有一所银行的营业大楼,近日突然挖掘机轰鸣,没两天一个硕大的建筑物变成了瓦砾累累的废墟。报载,这家银行的营业大楼已有五十年历史,需要破旧立新,在原址建一个30层的现代化大厦。

周而复始,新旧交替,在这样一个风景嬗变的窗口,我和徽商银行共同走过了五年的时光。

五年里,我和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见证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银行——徽商银行,由弱到强,从小到大,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这些来自徽商故里的后人们,浸润着醇厚而博大的徽商文化,背负着振兴地方银行的重任,辛勤劳作,风雨兼程,走出了一条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的徽商银行之路。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曾经偏于一隅的城市商业银行,何曾想到借金融改革之力,突出重围,走出局促,走向全省乃至跨区域经营发展;何曾想到在金融风暴来袭之时,能够凝聚力量,众志成城,以坚定的团结和足够的智慧化险为夷;何曾想到能以“创一流品质,建百年徽银”的宏伟愿景,统揽纷繁无序的奇思异想,形成雷霆万钧之势,奔向大有作为的明天。

事情竟如此地机缘巧合,就在我们迎来徽商银行成立五周年的前夕,一部反映徽商历史的大戏《新安家族》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热播。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大开大合,演绎了一代徽商喋血前行的壮丽史诗,展现了一个百年家族艰苦创业的不朽传奇,从徽商文化的一个侧面注解了徽商精神的内涵。

“大船入水,风帆扬起,回望眼,故园新安烟雨。大任如斯,铁肩担起,商海中,直面浪壑涛璧。登临绝处见晨曦,一掬英雄泪,俯仰天地。”激情磅礴,荡气回肠的片尾曲所表达的徽商精神,在历史的回廊深处高旋萦绕,穿透了时空的阻隔。经商济世的理念、图强报国的决心、负重前行的脚步、百折不弯的脊梁、商海沉浮的博弈、以诚为舵的意志,每一点,每一滴,每一时,每一事,在徽商银行五年发展的蓝图中都能找到一一对应的文化坐标。

徽商银行,是百年徽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剪影。

但是,今天的徽商银行人勇立改革潮头,高擎科学发展大旗,更赋予了百年徽商崭新的、现代的精神内涵。把古老徽商的置于死地而后生,敢于直面竞争而不言退让的朴素情怀,转化为了“传承徽商文化,打造现代银行”的科学实践,果敢地承载起了这份历史的担当,奏响了一首与时俱进,勇于变革,积极创新,永不停滞的命运交响曲。

一个由先进文化教化的银行才是有灵魂的银行,一个由创新引领的银行才是动力不竭的银行。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地处北方分行的员工,在原城市信用社工作的岁月里,微薄的收入让他无法承担养家活口的重担,尤其是不被认可的社会地位,让业务发展更是举步维艰,人们整天工作生活在对前途的惶恐不安中,不知道那一天企业会走向破产倒闭的边缘,但是徽商银行的组建给了人们浴火重生的希望。在一次行里举行的座谈会上,这位员工以自己亲身的经历,述说了徽商银行带给他人生际遇的两重天,竟是这样的变化让他感恩,让他知足,让他努力,让他的双眼饱含泪水。

“男儿有泪不轻弹”。听完这个故事,我一点都不怀疑这位员工质朴的情感流露,普通员工的感受往往最贴近真实,因为他们最少包装的思考,最少与实际的隔膜,他们是企业文化的直接感知者,是徽商银行发展成果的终极受益者,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装扮了徽商银行今天多姿多彩的绚丽风景。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是矫情的,诗人,是浪漫的,而风景却是现实的。

从拨拉算盘到现代科技的运用,从传统业务到网银实时交易,从你我对面不相识到我们都是徽商银行人,从孤军奋战到集体抱团闯天下,从一域的腾挪到伸向长三角的拳脚,从饮誉江淮大地到荣登英伦的排行榜,…,…。

我们在做,别人在看。

看风景的变幻,看梦想的实现。

“成就客户梦想、创造股东价值、促进员工发展、承担公民责任”的使命写入了徽商银行五年发展史册,写入了1800多个昼夜交替的日子,写入了每一个徽商银行员工奋力前行的步履。

回望转瞬即逝的五年,我们已经交出了一份股东放心、客户满意、员工称赞的答卷。那么,未来的5年?未来的50年?未来的很多,很多年?

五年,足以让一个刚出襁褓的婴儿长成为一个蹒跚学步的幼童,也足以让一个刚入学的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憧憬未来的美少年。五年,对于要打造“百年老店”的徽商银行来说,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迈开的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任务更艰巨。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我们不能有片刻的懈怠,也不能有些许的骄傲,要克服的困难还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

从城市商业银行到发展为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到要成长为“中华老字号”的优秀银行,不是一个名字的简单变更,也不是几个城市商业银行的自我叠加,更不是不同地域方言的群体秀,而是对有志于徽商银行事业建设者的一次大考。

挑战与机遇并存,奋斗与希望同在。

我想起了建国前两位伟人在西柏坡“进京赶考”的著名对话。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精神不好怎么行啊?”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进京赶考”的现实意义,启发了我们对过去五年发展的总结和思考,需要我们对未来作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我们曾经有过的困惑,使得快速前进的步伐稍许游离了“创一流品质、建百年徽银”的路径,我们曾经有过的迷沌,似乎侵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不二法则,我们曾经有过的纠结,一度缠绕了“贾道儒行,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观。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五年之后,我们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理性,多了一份历练。发展是第一要务观念的不断深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植入人心,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落地生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意识牢固确立,注重发展质量、效益和速度统一的共识蔚然形成,为徽商银行的未来发展和潜心探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源泉,昭示了徽商银行更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今天,我们明白了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九曲黄河归大海,万流虽细必朝宗。我们只能前进,我们不能后退,我们还要在如锦似绣的画布上,勾画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朝霞满天,徽商银行风骚劲舞。

放眼量,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