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徽商银行日前宣布,公司董事会通过A股发行方案,计划申请A股上市。据了解,这是首家上市城商行亮出“A+H”股上市的意图,请您谈谈回归A股的原因。

李宏鸣:徽商银行2005年成立,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全国首家由城商行、城信社联合重组成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0年来,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日渐完善。20131112日在香港H股主板上市,是全国首批登陆H股的城商行。截至2014年末,本外币资产总额4827.64亿元,各项存款总额3178.70亿元,各项贷款总额2193.96亿元,实现净利润56.76亿元,各项指标在同等规模商业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

回归A股,是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为了补充资本金,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回归A股不仅拓宽了资本补充渠道,而且搭建了完善的境内外融资平台。二是为了实现股权全流通,保障所有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是市值管理的需要。三是回归A股,实现"A+H"上市,将极大提升我行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回归A股,将倒逼我行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激发经营活力和内生动力,促进转型升级发展。

此外,从内外部形势看,我行当前面临难得的A股上市机遇,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一方面,国家鼓励支持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国内资本市场大势向好,为我行回归A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难得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我行自成立以来持续稳健发展,各项指标优良,连续多年被中国银监会评为二级行,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最高评级,特别是2013H股上市后,公司治理规范完善。为此,我们将抢抓机遇,全力以赴,争取早日实现回归A股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H”股上市的城商行。

记者: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请您谈谈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哪些影响?应当如何顺应和把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李宏鸣: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方兴未艾,P2P、众筹平台、直销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已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对商业银行造成了非常深刻,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和冲击。与此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应用互联网理念、思维和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金融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传统业务融合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

我们始终关注、密切跟踪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并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的探索和尝试。今年以来,我行成立了互联网金融战略委员会,并在组织架构、专业人才队伍、信息技术、经营机制等方面为发展互联网金融做了充分准备。作为中小银行,我们选择直销银行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发展互联网金融,紧跟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的同时,全面导入和传播互联网金融的基因,运用互联网理念、移动互联技术改进提升传统银行业务。

20151月,我行直销银行“徽常有财”上线,致力于丰富产品、优化界面,打造“极致客户体验”的直销银行。“徽常有财”的主要特点是功能全、产品丰富、综合性强,能够全面满足客户包括存款、理财、消费信贷等在内的综合性金融需求。“徽常有财”上线短短百余天时间,取得了良好效果,综合排名在全国20余家已开业的直销银行中位居前列。

我们认为,中小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要坚持与传统业务、线下渠道相结合。一方面要建立涵盖线上、线下,完善的产品体系;另一方面要双向营销,虚实结合,打通实体账户、虚拟账户之间的通道,实现线上线下客户有机转换、业务融合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品牌与核心竞争力。

记者:与其他银行相比,徽商银行在开展中小微业务方面有哪些优势?在政府的推动以及竞争压力之下,商业银行在中小微金融的布局上均有所调整。徽商银行对此是如何考量的?

李宏鸣:发展中小微业务,既是国家政策导向,也是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徽商银行坚持“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创新产品服务,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就徽商银行来讲,发展中小微业务有基础、有潜力、有条件:“有基础”是指,作为城商行,具有做小企业的传统优势和经验,拥有较为广泛的客户群体;“有潜力”是指,我们有改进、提升的空间,市场空间广阔,大有可为;“有条件”是指,近年来在中小微经营模式上进行了探索,比如微贷试点、小企业特色支行改革、小微专营支行等,积累了复制推广的经验。

当前,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突出问题是,按照传统的对公业务模式服务中小微企业,这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小微企业作为特定的群体,拥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建立一套专业化的经营模式。我行专业化经营模式主要体现在“五个专业化”:机构专业化、团队专业化、产品专业化、流程专业化和考核专业化。

一是机构专业化。推进公司业务上移,设立小企业特色支行、小微支行,建立微贷事业部,完善组织架构体系,专门从事服务中小微企业。

二是团队专业化。加强小企业客户经理、微贷经理队伍建设,以专业的团队和人才服务中小微企业。

三是产品专业化。围绕中小微企业的特点和金融需求,持续研发专属产品,打造专业化的产品体系。比如,到期无需还本、直接续贷的“易连贷”、具备“1+N”组合担保功能的“易保贷”、银政担“4321”比例担保贷款,还有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等。

四是流程专业化。按照额度、担保方式、行业等维度对业务流程实行分类管理,坚持“风险可控、简便快捷”的原则简化、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比如,对微贷业务,实行弱担保和标准化快速审批;对中小企业业务适用简化版的授信审批业务操作流程,实行限时办结制、明确授信审批的时限等。

五是考核专业化。建立不同于公司、个人业务,适合中小微业务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比如,对小微企业业务实行差异化、梯度式的FTP定价;将小微企业业务不良容忍度与贷款收益率、定价水平相挂钩;对专门从事小微企业业务的机构在人均效益、网均效益、创利等方面实行差异化考核。

记者:徽商银行去年开始试点普惠金融,现在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经验可以和我们分享?您对徽商银行在普惠金融业务方面的规划和目标是什么?

李宏鸣:发展普惠金融,是国家政策导向,也是银行转型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徽商银行响应国家号召,从自身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出发,发展普惠金融,致力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2014年开始试点普惠金融。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较为成熟的渠道建设和运作模式以及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经营机制,打造形成了惠农支行、惠农金融服务室、徽农卡、徽农贷“四位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今年3月末,在县域重点乡镇设有10家惠农支行,开业仅3个月左右的时间,平均存款4000多万元。实践证明,普惠金融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发展普惠金融,如果说有什么经验的话,那就是始终坚持创新。重点是“三个创新”: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和创新机制。

一是创新产品。围绕市场需求,创新推出徽农卡、徽农贷、分档计息、移动发卡等系列产品,完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满足了农村客户“存款贵、贷款巧、服务好”的金融需求,受到了好评和欢迎。

二是创新渠道。创新思路和模式,按照功能相对简单、操作相对便捷的原则,建设“面积小、成本低、人员少、业务专”的惠农支行,统筹发展惠农金融服务室,延伸金融服务网络。

三是创新机制。创新权责利统一、激励约束对等的绩效考评机制,实行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未来,徽商银行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续推进渠道、产品和机制创新,巩固和完善“四位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徽商银行普惠金融特色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在渠道方面,未来两年计划在省内建设100家惠农支行、500家惠农金融服务室,将惠农支行、惠农金融服务室作为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主阵地、主抓手、主渠道,打造普惠金融组织体系。

在产品方面,持续完善以“徽农卡”为主打的负债类产品、以“徽农贷”为主打的资产类产品,打造普惠金融产品体系。

在机制方面,将持续创新、逐步完善,打造具有徽商银行特色,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普惠金融经营体系。